(本篇由老公撰寫)
從第一份工作以來上班通勤的車是一台老老迪爵125,後來老爸體貼上大夜後下班太辛苦,
2012買了一台二手Hyundai/現代Matrix 1.8(2004年出廠),繼續通勤到現在(2019),
期間經歷許多大小問題,水箱爆掉、水箱連接管破、三向接頭鏽蝕、電池沒電、啟動馬達壞掉,一大早6:00起床趕值班然後掛在路邊推車等加水,
載當時的女朋友(現在的老婆)去遠百看電影,發不動卡在B4,大台拖吊車還無法下樓拖上來、最後期副駕的開門拉捍整個爆裂。
不知不覺也工作了11個年頭,如今終於可以下手了。
▲通勤初期的迪爵125,此車非當事車,google來的示意圖
▲舊車Hyundai在google街景中留下的殘影,可看出傷痕累累的。
購車條件
選喜歡的車,我堅持要有屁股的車(73年次出生,小時後的美感),內裝要有豪華感
預算設定在150~200萬以內,含領牌保險+7萬,可以選的有以下
歐系 |
日系 |
Jaguar XE 199 |
Lexus ES 200 旗艦 201 |
Audi A4 40TFSI 192 |
Lexus IS F 190 |
Audi A3 35TFSI 156 |
Infiniti Q50 旗艦 199 |
Benz C180 199 |
Subaru WRX STI 186 |
Benz CLA 188 |
美系 |
BMW 220i 195 |
野馬Mustang 196 |
BMW318i 185 |
|
BMW320i 209 |
|
Volvo S60 賣完了 2019改款 |
Benz C200 選完配件爆預算 |
Tesla 3 未上市 |
KIA Stainger 未上市 |
這邊發現一個重點,一但歐系車想要 200hp + 35kgm 臺灣代理都直接卡230萬,很確實的作出區隔,如果很在意動力表現,外匯車是另一個選擇。
首次購買豪華用車,不熟悉外匯的我先選擇了台灣代理車商,如果要選35kgm 只剩日系3台、美系1台。
WRX和野馬,動力都很猛300hp,可是看了內裝真的沒有豪華感,所以pass。
期間剛好有機會試駕朋友的2018 BENZ C200 Avantg,車內隔音、9速變速箱的順暢度勝過以上兩台,
但是內裝輸不少,動力降一階(184hp/30kgm),買完選配約225萬,如果內裝要夠質感得上E200。
兩台都是用同一顆引擎 M274
200萬內LEXUS IS F和INFINITI Q50旗艦兩者在動力和內裝的表現都贏過歐系同級很多。
回到最後的比較,IS F & Q50旗艦,這兩台都有實際到展間看車
我先看的是Lexus IS F,刻意挑選平日的時間去看。
一到展間,居然超級多人(國曆2019年1月農曆新年前),業務服務態度很好,直接感受到日系親切的作風,
由於目標明確~直接請業務帶看 IS F。
和原本的二手老車比差異實在太大了,所以內裝一切都很滿意,單環數位動態儀表板超帥,在sport模式時會把兩個圈圈合而為一,
上路感受操控極棒、底盤剛性穩定、加速溫和有力,如果加上F SPORT版本的外型我認為無可挑剔。
直接問了年前現金折扣,2018年車大約折20萬,車色剩LFA白(很特別的亮白)、極光白、黑。
深蘊藍DM有秀但是F版不給定,就算買2019年也不給定。F版只有極焰藍可以選(可看下下圖)。
留資料後帶了DM回家考慮。
接著看Q50,這台車的銷量跟 IS F的真是天差地別
在豐原這小地方更是不常看到,所以每次有infiniti車經過,總是特別有印象,尤其是Q50藍色,我只在豐原看過一次,剛好是晚上,顏色深的發亮非常喜歡。
※上圖為2019年1月台灣新車銷售數字
Infiniti 的業務是透過友人介紹的,表弟高中同學的大學同學,在準備換車辛苦存錢期間就一直保持聯絡,原本心裡屬意的就是Q50藍色,想把這台留在最後看。
DM非常輕薄簡約,比無塵筆記本還要薄。
▲Q50 DM的車色卡真的很不準也很陽春,非常參考用XD
終於決定要換車的時候我帶著老婆才第一次和業務碰面,其實我在存錢時就已經把所有線上DM看了不知道幾百遍,
到現場看了車剛好展示的就是藍色,與業務接洽過程尤如多年老友,大聊車經,可以強烈感受到對方同是愛車人,
從汽車聊到重型機車,反而顯少談到Q50,最後開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折扣價格17X萬 (2018年份),告訴我他年底結算欠一台榮升經理。
於是,在當天第一次見面,甚至都沒有開上路,畢竟規格我都已經快完全背下來了,
18吋圈、前雙A臂後多連桿、扭力峰值來的早1250~3500轉速、16隻BOSE音響、藍色,都是我購買主因,
加上這樣的折扣也絕對不可能再出現,
一切都是這麼剛好購入了我人生第一台新車。
【2018年式infiniti Q50旗艦版 行車半年使用心得】
1.主動安全非常實用;自動跟車+定速整合在跑高速公路時輕鬆很多
2.底盤紮實、轉向精準、動力足夠;換檔撥片(業務贈送)在跑山路下坡時使用樂趣加倍。
3.下班時使用BOSE音響放重低音,防止打瞌睡極度有效!
4.車系家族和樂團結,大家都很珍惜身為稀有車輛的友誼,路上偶爾遇到,友機會還會互拍留影,非常有趣。
公司內唯一的Q50車友
偷偷停到公司欣賞的美車旁邊拍一張
【維修與保養】
1000公里保養,最令人驚艷的是那個服務選項小方塊,上面有圖案標示服務內容,翻成該面朝上即可,優雅又美觀,服務人員都很貼心,不是那種死板板SOP制式的唸稿接洽,外加都很正。
保養金額比歐系車便宜蠻多
乙式全險必須保!!!!!!!!
牽車才兩個星期~某天早上大夜下班準備要開車回家,轉彎就給它A下去!!!!!!!!!!!!
估價單上的價格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要看哪邊,反正乙式全包了,簽收就對了
愛車修好回來了,又是一條好漢,感謝貼心業務憲哥,特地開來家裡載頭暈暈的用車人,鈑金、烤漆完美,就算想認真看也看不出來重烤過,還把鍍膜再補回去,小小的透明防刮貼也有貼。
最後放上一張愛貓手握方向盤照片。
『出來挑一下啊』
準備再開個七、八年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2020 使用一年後更新
Q50開1年半了小部份心得更新
1.保養不貴 都不刪單7000內可以完成
台中保養廠2019改去龍富路,空間充足,休息區舒適,平日人非常少,全部休憩設備不用排隊可自由使用。
2.動力足夠、Turbo lag 略為嚴重
車子太重、如果經常模式設定在舒適,想要重踩油門超車Turbo lag比較嚴重,Sport模式反應還可以,
如果有加裝換檔播片,直接撥片降檔力道比較夠用。
有刷一階晶片動力會更直覺,原廠設定太保守了。
3.主動安全實用,建議直接購入旗艦等級以上
上班途中遇過一兩次前車綠燈開始行走後,立刻緊急煞車,主動安全有介入,救過一次就值得。
左右盲點也在右轉時救過一兩次看不到死角摩托車,有叫就先停止不要轉過去。
後雷達在小巷子內,車子要調頭救過一次差點自撞矮水泥牆。
4.車友社團熱情團結
得到非常多技術、美容保養支援